【国庆闲谈】一个老股民的投资感悟:向张雨绮学习止损
从人们闲谈中我们很容易直观地感受到股票牛熊的更替,除去证券圈,这一两年周围人已经很少有人谈到股票了,我知道,这已经是黎明前的黑暗了,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黑暗还要持续多久。
股市的牛熊交替和大自然的四季更迭是一样不可违背的规律,唯一的区别就是四季是如约而至。而牛熊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,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走,但你要坚信,它只会迟到,不会缺席。
我认为至少穿越一次牛熊的股民,可以称之为老股民。炒股十多年来,我经历了两次大的牛熊和几次小牛熊的转换,多少次起起落落,跌宕起伏练化成了如今的波澜不惊。
如果你觉得生活乏味,股市绝对是可以给你带来惊险和刺激的地方。在行情转折时看着K线图,如同在看两军对垒,期间的惊心动魄难以言状。什么是江湖?我不知道,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只是个遥远传说,但身处股市,你能亲身感受到江湖的风云突变,既有让人血脉喷张的激动,又有如泰山压顶般的窒息,我以为,这就是你能感受到的最真实的江湖。
股市是非常考验人性的,所有的内心的微小起伏在此都会被放大成千上百倍,数倍压力之下,人的恐惧和贪婪会无限放大,一瞬间可能就会做出卖或买的操作,而这时操作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都是错误的。
最好的操作是在盘前在无压力状况下制定好操作计划,在盘中能顶住压力去执行计划。盘前的计划未必是正确的,但比起盘中临时性的操作却最接近正确。
不要给别人推荐股票,也不要听信别人推荐的股票。这不是自私和不信任,而是因为操作股票一定是需要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统,这个系统包括买哪支股票?什么时候买入?分几批建仓?什么情况下持有?什么时候补仓?什么情况下卖出?分几批获利了结?什么时候割肉止损?
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包括了买入、持有、卖出的全过程。每个人性格不同,与之相匹配的交易系统也不一样,适合你这个系统的股票未必适合别人,反之亦然。所以听到的股票只能参考,分析是否适合自己。
比如有的人专门做ST股票,有的人专炒重组概念,有人做短线,有人做长线。不合适你的股票不要去做,弱水三千,取一瓢饮。A股3500多支股票,不要妄图抓住所有的机会。
在股票操作的交易系统中,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果断止损和仓位控制。
果断止损,目前有一个场外精彩案例,是张雨绮离婚。第一天打架,第二天离婚,第三天正常录节目。我不想在此评判她的对错是非,只是想说这种干脆利索的风格,果断止损,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,这也是投资中是非常宝贵的作风,当断不断、反受其乱。而大多数人深套的时候,采取的是鸵鸟政策,再不看它。不是说鸵鸟政策一定错,如果你拿的是一个优质股,迟早会涨回来,但一旦选错股票,踩了地雷,你可能再也见不到它翻身的那一天了。所以,止损是主动采取风险控制,而鸵鸟政策就是听天由命。
我认为自己做止损勉强及格。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6月15日大盘从高点5178点掉头向下,开始了非常惨烈的杀跌,连续千股跌停,通常来说,有三四个跌停之后就应该有一波反弹,很多人会等反弹,会犹豫,我是在6月19日全部清仓,下单的时候也是心如刀割,辛苦积累的盈利大半都回去了,但是股价已经触碰到我的止损线了,按照计划必须走,于是含泪离场。没想到那次杀跌是A股有史以来最惨的,跌跌不休,多头基本上是溃不成军,如果听天由命,估计本金都剩下不到一半了,所以再回首的时候也就只有庆幸,是止损线救了自己。
其实我经常反省自己的操作,选股的能力一直很一般,能穿越数次牛熊,全凭需要止损的时候能毅然离场。
股市中有个形象的比喻,当鳄鱼咬住你的脚,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。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,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,你愈挣扎,就被咬住得越多。股市的凶险和鳄鱼不相上下,不要心存侥幸。当下跌的危险来临时,只要你能像张雨绮这样干脆利索的抽身而走,那么所有的风险就都在可控范围之内。
另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是控制仓位。仓位控制如同给汽车加油,高速路上当然应该多加一些油,但在繁华闹市区就只能给一点点油。如果这时候加大油门,大概率是要出车祸的。。
同样一支股票,全仓买入和分批建仓买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,分批建仓成本会比较适中,而且有回旋的余地。有些朋友没有这样的概念,听说某一只股票好,立刻全仓买入,接下来再无操作余地,唯一可做的就只有祈祷了,这再一次说明了为什么不要仅听别人推荐股票就买,别人可能还有后手,而你已经弹尽粮绝,最终的结果是天壤之别的。
如果有人说,我炒股从来就没有交易系统,我的建议是要么赶紧通过学习,建立和不断打磨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,要么就赶紧退出股市,因为这不是一个可以仅凭运气就能生存的地方。
熊市是最好的修养生息、学习提升的时候。如果有朋友想学,我可以推荐一下对我最有帮助的两本书《专业投机原理》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
这是我刚炒股不久的时候,看到一个股票博客,博主很厉害的各种分析,我是看不懂的,我加了他的QQ,向他请教。他只和我说了一句话,你把《专业投机原理》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看三遍以上,再来和我说话。
这是对我最有用的一句话,于是我买了这两本书,每一本看了七遍。当我看完,我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联系他了。我已经明白,炒股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事情,绝对不是讨论出真知。但我非常感谢他当年无意中的一句话,给我的指引。现在,我想把它写出来,也许会给另外一个人一点提醒,如是这样,我就很满足了。